170章 主将不要亲自修路障-《自建帐以来:罗马汗国记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“哪怕是那些作为预备队、还没有投入过的部队,也会受到很大影响。情况都不明朗的情况下,贸然进行长途转场,并不是个好选择。”

    “没上过战场,为什么影响也很大?”小让娜问。

    “怎么说呢……”唐赛儿想了想,简短解释道:“实际战斗中,单个士兵或者小编制的单位,不可能连续作战太长时间。尤其是披甲作战,大部分人的体力是坚持不了太久的。所以,像是这种围攻的战斗,一般也是一轮一轮进行的——如果这一轮没有取得突破,就要撤出一些距离,进行轮换和重组,然后再来一次冲击。”

    “那种大家一拥而上的攻击方式,看起来很壮观,但是能接敌的士兵,数量是比较有限的。大部分人其实只能在后面干着急。”

    “还有一点,就是在战场上,进入交战之后,士兵一般就很难再保持组织了。发起冲锋,比有序地行进,要简单多了。至于有序撤出,就更考验士兵的训练和中下层军官的调度。能够做到这些的军队,没有一个是简单的。在当今欧洲,恐怕就更少见了。”

    “因此,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,最好让更多人能尽量保持组织。冲锋之后,这么多人挤在一起,显然是没法进行有效调度和轮转的。

    “我听这边人说,当年罗马人和高卢人交战的时候,就总结说,高卢人只有第一波冲锋有威胁。只要第一轮撑过去,越往后就越简单。不过现在的蛮族,在军事水平上,比古典时代已经进步太多了。正常来说,指挥官们会尽量避免这种情况的。圣杯派既然专门雇佣了有经验的意大利佣兵团,这一点肯定是懂得。”

    “不过,这样也有一个问题:按现在一般军队的速度,打了一下午,起码已经轮换了六七次了。这种情况下,防守者固然压力很大,但进攻方也是一样的。不止是那些轮换上阵的人,要承受伤亡和攻坚失败的心理压力,其他人看到他们这么轮着上、轮着退下来,也会受到影响。”

    “一般情况下,这种程度的动摇,会被军官压制住。除非进攻受挫惨烈到一定程度,否则也属于战斗的正常范围,对正规军队的影响比较有限。但是这时候,后方又突然出事,情况可就不那么简单了。”

    “这种状况,对于指挥官的判断力,是一个很大的考验。两股敌人同时出现在前线和后方,这到底是巧合,还是对方已经布置好的战略;后方的敌人是散兵游勇,还是敌人的主力。这些都需要进行判断。”

    “更关键的是,久攻不下的车队,不止让进攻方的士兵感到挫败,也会让指挥官心疑。按理说,这种运输队一样的目标,突然遭到优势兵力一方的袭击,战斗应该很快就会结束了。结果,这些人居然能立刻构筑阵地,并且防御到现在,那么,这里到底是情报所说的关键目标,还是一个精心设计的诱饵?如果不是后者,为什么会莫名其妙地这么难打?就算是我,如果不知道情况,肯定也会顾虑起来的。”

    “而且他们也不得不急。这边要是拦住了一会儿,估计还得更急。”马丁队长想起了什么,说:“您记得么?营帐区那边,就有布拉格市长的地盘。现在那地方,估计已经被格莱部落搬空了吧。就算佣兵队长们不急,市长还有布拉格的诸位老爷,怕也是控制不住自己的。”

    “如果是我指挥,肯定先想着赶紧解决眼前这些同样疲惫的敌人,然后再做好准备,等待另一部分敌人过来。因为营地里反正已经完蛋了,这么远的距离,回去也没什么用。但反过来,自己这边实力尚在,对面就算声东击西,只要不跟着对方的节奏,继续稳扎稳打下去,逼迫对方先出来决战,那么靠着体量,也不会吃太大的亏。”

    “他们这个糟糕的选择,恐怕不只是军事决策的问题了。”他笑着摇摇头:“您待会儿可以看看,我估计还会有其他好戏呢。”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